体育教学部(简称体育部),自建校以来,部门经历体育教研室、体育与军事教育部到目前体育教学部的不断变迁,体育部致力于学校体育工作,现简介如下。
1.[部门定位与工作职能]
体育部是负责全校学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科研)单位,承担全校大一、大二学生体育必修课程和高年级体育选修课程教学工作,并承担《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教学。
体育部承担校运会等大型活动,具有部分职能部门的功能。同时,部门还牵头负责全校性学生体育竞赛、校运动代表队训练与校外竞赛,学生阳光长跑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并负责对接校团委和工会,协助指导、组织学生社团和教师体育协会活动。
学校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分管体育工作副校长担任体委主任,体育部主任、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担任体委副主任,成员单位包括体育部、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校工会、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实设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公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还包括9个二级学院,秘书处设置在体育部。
2.[人员结构与组织机构]
体育部现有人员42人,其中专职教师38名,行政人员3名,双肩挑1名;从职称结构看,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16名(含3名行政人员,均为中级职称),助教18名,师资结构相对合理;从学历教育背景看,部门已拥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3人,硕士学位7人。全体人员中,党员为24人,占比为57%。双师双能型教师为15人,占比为35%。外聘教师每年保持在4-6人之间。
目前,体育部内设机构包括“大球、小球、民传时尚和国防教育” 等4个教研室,另设置“教学综合、竞赛训练、教师发展和场馆管理” 等4个中心,全体教师隶属各自教研室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等常规工作(管人做事),并按照工作任务分别归属不同中心,开展综合性和临时性工作(因事找人)。
3.[体育场馆与开展项目]
目前,我校钱塘和南浔两个校区,共建有2个体育馆和1个游泳馆,其中体育馆含2个篮球馆、2间武术房、2间健美操房、1间健身房、1间体质健康测试房、1个高尔夫模拟球馆,及14块室内羽毛球和3个乒乓球场地空间(20余片桌面)。另建有400米跑道田径场2个、标准足球场2个、篮球场地29片、排球场地11片、网球场地9片,还建有1个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运动安全教育实验室。
钱塘校区体育馆座位数为1034个,南浔校区体育馆座位数2960个,田径场看台座位数1250个。全校体育运动场地场所总面积约为16.8万㎡(不含学生生活区和教师工会体育场地),生均面积为11.13㎡。我校体育场馆在面积、规模和功能方面,基本能保证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和师生课外活动需求。
4.[工作业绩与亮点特色]
近年来,体育部团结一心,共同奋战,在学校领导关心和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支持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骄人的战绩,体育教学稳中求进,特点鲜明,运动队争金夺银,为校争得荣誉,校园体育氛围日益热烈,体育文化育人效果逐渐显现,体育教研科研稳步发展,体育专业和学科建设渐入正轨,体育社会服务持续拓展。
一是体育教学项目丰富,特色鲜明。截止到2024年9月,我校已开设“体育·CDIO、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武术、健美操、普拉提、体育舞蹈、形体舞蹈、气排球、棍网球、棒球、垒球、腰旗橄榄球、高尔夫、飞盘、巴西柔术、益智健身功法、跆拳道、体育保健、体育重修”等24门传统与时尚运动项目课程,相较省内兄弟院校,居于领先地位;目前,我校正在逐步形成“1+1+X”的课内外一体化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即“1次课堂体育教学”+“1次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布置课外体育作业)”+“X次自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含阳光长跑、校内竞赛、学生自我运动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我校体育教研成果逐渐显现,《体育·CDIO》《形体舞蹈》《轮滑》三门课程成为校级一流课程,《体育·CDIO》《形体舞蹈》分别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019年以来,教学类获奖17项,教研类课题、课程7项。
二是校内群体活动丰富,氛围良好。学校常年开展学生校内体育竞赛,包括三大球、三小球、轮滑、飞盘及田径运动项目赛事,每年秋季进行田径运动会作为全年体育赛事的结尾和高潮,具体由体育社团协助体育部执行。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阳光长跑活动,并纳入体育课计分。除此之外,还积极对接外资源,结合学生军训工作,邀请奥运冠军(张雨霏,2023年9月)、世界冠军(许亚萍,2023年4月)走进校园,与我校学生进行见面交流,以青春励志故事激发水院学子奋发学习,实现体育育人的良好效果。(注:2024年9月之后,学生军训工作转至学生处负责,部门由体军部更名为体育部。)
三是校运动队全面出击,战绩卓著。自2019年以来,我校代表队学生运动员刻苦训练,奋力拼搏,运动队教练员老师们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共获得全国赛事前八名22项,省级赛事前八名13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冠军16项,为学校挣得荣誉,强力助力我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战略。其中,标志性成绩包括:2019年,我校轮滑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阳光组轮滑竞速赛一等奖和轮滑球比赛一等奖(并列第一名);2022-2023年度,我校田径队蝉联浙江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冠军;2023、2024连续两年,我校男子足球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足球锦标赛亚军;2024年我校网球队、乒乓球队相继获得浙江省大学生锦标赛亚军;武术队保持稳定状态,多年来获得全国和省级赛事多项冠军,我校于2023年再次获得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荣誉称号。(注:该奖项系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最高荣誉)
四是学生体质统筹合力,稳中求进。2019、2020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普测合格率为89%,通过体育部教师悉心指导,以及各学院、部门协同合作,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普测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除此之外,抽测合格率呈现稳步前进态势。在浙江省教育厅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中,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合格率已从2019年的75%,增长到近两年的在88%左右,抽测的优良率也由9%提升至16%。
五是教研科研内外拓展,进步显著。2019年至今,我部完成国家级课题结题工作1项,获得课题立项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文章53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著作2部,教材1部,获得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部门以体育与健康产业研究院为依托,组织团队,深入地方,积极开展“体育产业、体旅融合、体育特色小镇规划、赛事标准、运动休闲综合体设计和产业项目运营”等社会服务工作,助力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发展战略,近年来,我校体育科研团队立足杭州与湖州,积极拓展其他地区,已签订横向课题10项,合同经费为138.36万元(2018年至今科研经费达252.2万元)。
六是专业建设迈出步伐,开创新局。经过多年积累,体育部于2024年申报“休闲体育”专业,目前已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的专业答辩和教育部专家评审,顺利的话,2025年上半年专业获批,下半年可以招生,这即将开启我校体育专业和学科建设的新纪元。
5.[发展设想与努力方向]
一是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继续完善“1+1+X”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体系。通过“体学联动”机制,加强课外体育作业的布置与监督检查,加强学生课余健身锻炼、阳光长跑等工作管理力度,将“1+1+X”教学模式和效果落到实处。其次,应继续加强部门一流课程建设。应以《体育·CDIO》《轮滑》《形体舞蹈》等课程为基点,外展到其他课程,采取适当措施,推动部门现有一流课程继续建设,努力争取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早日突破,凝练教学研究特色,积极准备系列教学成果,争取早日获得相关教学成果奖。第三,应继续拓展体育课程项目内容。尽快开设“游泳、水上运动”等特色课程,未来随着“休闲体育”专业正式获批之后,按照专业建设需要,继续开设相关运动项目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第四,可开展涉水专业职业体适能课程。如针对我校若干涉水专业(水利相关专业)需求,准备开设游泳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课程。最后,应开设高年级体育必修课。目前,2023级学生培养方案已将大三体育课纳入其中,后期将按计划实施。
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阳光长跑监管。尽快出台学校层面的校园阳光长跑管理与监督制度(正在拟定之中),减少乃至杜绝学生阳光长跑作弊现象和行为,持续加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
三是抓紧硬件建设,开设水上运动教学。尽快完成水上运动项目码头和库房建设,购置适宜项目舟艇(龙舟、赛艇、皮划艇、桨板、水翼等),开设水上运动项目课程,开展水上运动竞赛活动,加强校地合作,组建水上运动项目校级代表队,苦练内功,积极拓展,为校争光,助力学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战略。
四是申报体育专业,努力办好办出特色。构建专业建设所需师资和人才队伍,完善专业建设相关制度体系建设,确保专业顺利招生,深入推进校地合作,稳步推动体育专业和学科发展,逐步形成我校体育专业的鲜明特色(水上运动与产业方向),满足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行稳致远,服务地方。在达到一定条件基础上,启动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
五是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社会服务工作。持续强化教研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抓住杭州,立足湖州,辐射浙江,拓展长三角,以体育与健康产业研究院(所)为组织形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目前,已与湖州市体育局、南浔区文广旅体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来会在“项目合作、赛事联办、平台共建、智库支持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合作。
6.[发展瓶颈与相关举措]
一是硬件改善方面。首先,持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目前,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尚不足以满足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需求,尚需进一步夯实,提升多元化、精准化和专业化的体育场馆场地建设与供应水平。应在尽快运营游泳馆的同时,积极建设体操房、相关实验室、水上码头和舟艇库房等场地,添置相关设置。其次,建设水上运动技能和安全教育基地。开展涉水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体适能课程。第三,应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以馆养馆。应在校级层面,尽快构建体育场馆管理与社会服务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梳理解决“责、权、利”关系和制度梗阻,加强社会合作,通过以馆养馆,达到自给自足,满足校内外需求。目前游泳馆已经确定为社会第三方运营的方案,相关论证工作接近尾声,后期将开展招标工作,将游泳馆运行起来,满足校内外游泳需求。第四,确保体育学科建设持续性投入。随着校内外竞赛频次增加,两校区办学成本上升等原因,体育部运行经费呈现上升趋势,目前生均35元的教学运行费用标准,只能勉强应对校内公共体育工作,很难支撑日益增长的运动队外出竞赛费用支出,承办省级及以上体育赛事费用,而对于持续夯实体育专业和学科建设,则显得就更加捉襟见肘。突破的思路主要包括:一是希望得到学校继续支持,加大体育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二是建构体育场馆的造血功能,早日实现以馆养馆;三是加强校地合作,加大整合社会资源工作力度。
二是软实力建设方面。首先,是对现有存量师资进行转型升级。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课题资助办法、学术沙龙组织办法、教研科研奖励制度、教研科研支撑计划”等“五位一体”教研科研支撑制度体系,推动体育教研科研成果稳步显现,迅速提升现有师资适应休闲体育专业的需求,出台部门高级职称教师延聘制度,培养好新教师,用好老教师,聘好外聘教师。其次,应做好增量师资招录和人才引进。按照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需求,循序渐进,继续招聘体育及相关学科博士、教授、高水平教练员、体能师、运动营养师等高质量师资。最后,继续完善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应继续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在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加大改善体育教师职称评定、部门考核及教师考核政策的力度,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与学校整体学科的普遍性,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事权统一、奖惩一致。
7.[发展空间与未来展望]
通过上述工作,逐步构建完善的内源性和外展性体育工作制度与政策体系。应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办学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进步为抓手(引擎),积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和完善体育与学工系统的联动机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加大运动队投入和建设力度,争创更好运动竞技成绩,争金夺银,为校争光,建好建强体育专业,不断扩展体育工作覆盖面与学生受益度,助力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实现学校第二届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蓝图做出贡献,不负总书记对我校“高质量,有特色”建设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做出水院体育人的应有贡献。